本報通訊員 錢璐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原有的平靜。武漢醫院用氧量達到日常用量峰值的10倍以上,而氧氣供應已達到極限,湖北省武漢市多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都表示面臨“缺氧”困境。對于患者來說,能否獲得醫用氧氣關乎生死,醫用氧氣改造工程建設迫在眉睫。中國寶武武鋼綠城公司海綿公司工程技術部部長何航作為一名“救命氧”的接力者,始終踐行著青年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青年一代的勇敢與堅強、責任和擔當。4月28日,何航獲得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深夜領命 清晨出征
1月28日(大年初四)深夜11點,從武鋼綠城公司金銀潭項目指揮部打來的一個電話將剛剛入睡的何航驚醒:“我們接到任務,要求在72小時內完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新增2個液氧罐的全部基礎工程,為罐體安裝創造條件,現在急需人員前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進行緊急施工。”
疫情就是命令。何航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決定前往戰疫一線。第二天清早,一晚上沒有睡的母親為何航煮了一碗面,并囑咐他:“注意安全啊,我們等你平安回來!”吃完早飯,何航安頓好家人和孩子就匆匆忙忙地趕赴一線。
爭分奪秒 徒手搬運5噸鋼筋
當時正值春節期間,可用勞動力嚴重不足,而且封城導致物資調運指揮難度大,施工位置又正好處于首批新冠肺炎重癥患者隔離及治療的重點醫院,安全防護壓力大。即便是以往在正常情況下,要在72小時內完成從圖紙溝通消化、材料準備、輔料加工到現場場地清理、混凝土澆筑施工等流程交叉作業、多項施工,都是一個極其艱巨的任務。面對設備線路均已斷電的工地,何航不得不從一條條設備線路開始摸查;面對材料有限的狀況,他一邊查看現有材料,一邊打電話和設計人員溝通如何利用現有資源進行施工設計;面對邊設計邊施工的現狀,他發揮專業項目管理優勢,提前做好安全交底、技術交底、預埋件鋼板制作等工作。最終,他在1月29日晚9點完成全部近5噸鋼筋制作。
而在這時,又有一個難題擺在他面前:貨車轉彎半徑大,車輛無法進入,鋼筋加工棚位于工地腹地,距離貨車停車點有負10米高差、50米距離。為了盡可能地節約時間,他主動當起了鋼筋搬運工,與團隊成員一起徒手將5噸鋼筋件搬運50米并裝上貨車,終于在當天晚上11點將鋼筋準時運送至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工地。
星夜馳援 提前32小時完成任務
抵達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后,面對醫院早已超負荷運轉,需要不斷清理結滿冰霜的液氧汽化裝置的情況,何航知道一刻都不能等了,早一分鐘完成工程,就能早一分鐘救治病人。他和他的同事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卸鋼筋、擺鋼筋、安裝鋼筋、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連續工作了32個小時,直至1月30日下午4點混凝土澆筑工作全部完工,他才僅僅在現場湊合著休息了4個小時。通過他們的努力,基礎澆筑任務提前32個小時完成,為后續的設備安裝和管道安裝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感謝何航與中國寶武武漢總部同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緊要關頭的付出,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特地向他們發去了感謝信。
戰罷金銀潭 再戰中醫院、九醫院
2月5日深夜,該公司接到武漢市中醫院漢陽院區、武漢市九醫院需要新建2個醫用氧罐基礎工程的緊急求援電話。有著前期在金銀潭醫院工作的基礎,何航主動承擔起施工所需的鋼筋準備工作。
在收到醫用氧罐基礎工程的圖紙后,他立即進行圖紙分析。憑借著多年項目管理經驗,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條件,他敏銳地發現圖紙中的設計鋼筋長達13米。考慮到超過7米的鋼筋運輸難度大,過短則會增加鋼筋加工、搬運、綁扎的工作量和時間,他優化了方案,把鋼筋進行合理劃分和搭接,精確任務時間節點。
2月8日下午2點,2所醫院的新建醫用氧罐基礎工程交工,提前1天完成任務。院方高度肯定,贊揚他們危難之時有擔當。
《中國冶金報》(2020年05月12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