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重慶鋼鐵公司熱卷精軋換輥現場
看見他正打著手電筒對即將“上崗”的輥子進行最后的檢查
他就是精軋換輥效率提升的“扛把子”人物
2024年度中國寶武算賬經營最佳實踐者——姚正林
姚正林,出生在1986年的一個冬日,12月的寒風似乎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扎根軋鋼工藝領域16年,從生產操作到區域管理,再到軋鋼工藝技術,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意義。
重慶市長壽區高技能人才、中南鋼鐵技術能手、該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員工之星......
每當談及他取得的榮譽時,他總是堅定地說:“每一步精細管理都是成功的基石,每一秒鐘的突破都是進步的階梯。”
熱卷產線年修技改的實施,給這位技術骨干帶來了令人“頭疼”的問題。技改剛完技術消化還沒那么順溜,結果9月的精軋換輥時間與年修前平均時間相比居然增加了約51.5%,產線作業率大受影響,降本的路途變得異常坎坷。但姚正林并沒被這難題嚇倒,反而迎難而上。他心里明白,每次縮短換輥時間,都是對產線效率的提升,也是效益的貢獻。于是,他立足崗位,與班組成員們并肩作戰,共同尋找突破口。
“老姚,這換輥時間太長了,咱們得想想辦法啊!”肖寒春焦急地說道。姚正林眉頭緊鎖:“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咱們先建立個過程分析表,把換輥按步驟拆開來看看,找找哪個環節最耗時。”
于是,他帶領團隊,建立了換輥問題跟蹤記錄表,按照定人、定時間、定地點、定原因、定措施、定效果的“六定”原則,開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一步步推進換輥流程優化。
為了找到減少換輥時間的方法,姚正林帶領團隊成員優化工作輥與支撐輥的配對,對使用的工作輥按組編號,抽裝完成后調整階梯墊,以此來節省時間。經過一系列的努力,他們終于找到了減少換輥時間的核心方法。此外,他還帶領團隊對換輥竄輥歸零時的工作輥平衡壓力和主軸定位停車邏輯進行了優化,使得換輥停車時間進一步縮短。
“姚工,你看這個傳動側工作輥窗口滑板,總是會撞到上工作輥。”何勇指出了問題。姚正林仔細觀察后,立刻有了對策:“咱們把滑板倒角處理一下,再在軸承座定位銷處加個限位擋塊,應該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最終,他們新增了精軋液壓缸偏差L1/L2互相導入功能,實現了一鍵預埋換輥開軋輥縫,不僅提升了效率,還增強了開軋的穩定性。
2024年四季度,他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精軋的平均換輥時間逐月降低,四季度累計創效48.96萬元。
“老姚,你這招真管用,現在換輥時間縮短了不少!”班組成員們紛紛向姚正林豎起了大拇指。
姚正林笑著向大家盤算起了更長遠的計劃:“咱們還得繼續努力,爭取實現自動換輥,讓換輥時間突破10分鐘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