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要用2500多噸輕燒白云石,如果用同等效果、經濟性更優的鎂球替代,就能有效降低輔材成本。”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宏興股份煉軋廠把降成本作為突圍的主攻方向,鎖定成本制高點,強化生產管理、區域管控、協同攻關,轉爐鋼加工成本創近五年最優。
“轉爐鋼加工成本包括合金、輔材、耐材、動力能源等,是綜合判斷轉爐鋼物料投入的重點單元成本,于降本增效而言至關重要。”煉軋廠煉鋼作業區冶煉工藝責任工程師李金鋼說,今年以來,煉軋廠按照“技術降本”要求,精打細算、追趕超越,跑出轉爐鋼加工成本壓降“加速度”。
為降低合金消耗,煉軋廠優化轉爐過程控制,提升脫磷效率,優化終點壓槍時間,轉爐終點錳含量提升至0.28%,減少硅錳加入量0.62kg/t,合金成本降低3.8元/t;針對傳統硅鐵合金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大力開展新型硅碳合金研究與應用,通過研究成功引進性價比更高的硅碳合金,部分替代了硅鐵合金,目前累計降低硅鐵用量947.4t,實現合金成本降低1.15元/t;在滿足軋線性能的前提下,持續開展普碳低合金鋼窄成分控制,嚴格按照內控要求進行成分配加,HRB400E系列硅合金內控達標率達到91.08%,錳合金內控達標率達到90.49%,合金成本降低3.5元/t;轉爐高釩氧化渣二次還原技術將渣中的釩還原至精煉鋼水中,有效降低了精煉釩氮合金加入量,節約釩氮合金成本2.6元/t;優化轉爐終點控制,提升轉爐終點碳含量,降低鋼水氧化性,合金收得率提高至90%以上,降低合金成本1.6元/t。此外,該廠根據現場使用情況,開展錳碳球等多元化物料優化試驗研究工作,為合金成本進一步降低奠定了基礎。
為降低輔材成本,煉軋廠出新招、出實招。作為煉鋼生產中的主要造渣原料和護爐原料,近年來,輕燒白云石價格不斷上漲,拉高了煉鋼成本。為此,該廠多方對標交流,引進了菱鎂礦、鎂球等新型造渣物料,成功替代了輕燒白云石的造渣功能,截至10月初,累計減少輕燒白云石用量9217t,降低輔材成本0.48元/t。同時,煉軋廠優化轉爐造渣工藝,大力開展少渣冶煉,輔材成本降低2.5元/t;在進站鋼水條件較好的情況下減少渣料使用,開展化渣劑研究與應用,減少螢石用量,實現輔材成本降低0.55元/t。
能耗降低方面,煉軋廠致力于清潔生產、低碳生產,在優化轉爐終點控制的同時,降低碳氧化損失和轉爐氧氣消耗,能源成本降低0.45元/t,工序能耗降低0.07kgce/t;優化轉爐煤氣回收工藝,調整轉爐煤氣回收參數,轉爐煤氣回收提升3.2m^3/t,工序能耗降低0.62kgce/t;優化中包烘烤工藝,降低中包烘烤焦爐煤氣開度,焦爐煤氣用量降低0.01m^3/t,工序能耗降低0.31kgce/t,成本降低0.18元/t。
耐材成本管控方面,煉軋廠積極開展包齡提升攻關,優化鋼包包底磚工藝,穩定提高了鋼包包齡,為耐材費用降低奠定了基礎;結合產品結構和自開率情況,開展引流砂分級管控,減少了引流砂使用量,引流砂成本降低0.027元/t;結合各鋼種工藝特點,開展差異化連滑率提升控制工作,滑板業務外包耐材成本降低0.05元/t;持續落實覆蓋劑優化管控措施,在不影響天車吊運視線的情況下,每爐鋼減少覆蓋劑用量10kg,覆蓋劑成本降低0.012元/t。
低成本生產是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根本保障。下一步,煉軋廠將繼續深挖內潛,從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產量質量等方面入手,做細成本賬、經濟賬,多措并舉降成本,精細管理增效益。(李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