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記者 樊三彩
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冶金政研會上,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的論文——《弘揚企業家精神 激發改革新動能 托舉起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重任》獲得一等獎。
就職山鋼以來,侯軍始終積極弘揚企業家精神,著力深化改革,使山鋼實現了從“求生存”到“謀發展”的轉變,邁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此次獲獎的論文,就是對他此前關于高質量發展、企業家精神等方面思想成果的一個概括。在他的帶領下,山鋼集團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800多億元、利潤總額57億元,全面完成去年初確定的目標計劃。
2020年1月10日,參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一次會員大會的侯軍接受了《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就企業家精神、山鋼混改、超低排放進程等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企業家四問”催生企業家精神之思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是企業的統帥和靈魂,是改革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談及撰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侯軍表示:“傳統國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作為國有企業的高管,應該有清晰明確的精神追求和自我高標準的約束。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高度重視培養企業家,他提出了‘企業家四問’。所以,我們山東國企的董事長們都按照自己的產業定位和產業發展動態,對自身的標準要求和自我修養產生了一系列的想法。”
“企業家四問”的具體內容是——自己的企業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怎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企業家,怎樣成為合格的、優秀的企業家并帶領企業向世界一流邁進?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企業家,主客觀條件是否完全具備,如果不具備應該怎么辦?山東省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造就一大批優秀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主客觀條件、怎樣來實現?
在侯軍看來,一名優秀的企業家,至少要具備4方面素質:
第一,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站位要精準堅定。
第二,要有聚合各種資源的“點焊功”,有攥指成拳的手段。積極融入區域發展,為企業爭取政策、資金、市場、人才支持;充分調動內部資源,通過制度供給、結構調整等措施,把優質資源配置到效益的高地;構建涵蓋供應端、制造端、客戶端和其他相關方的高效安全鋼鐵產業生態圈。
第三,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讓過硬的業績說話。國有企業最重要的責任是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要提升資產運營效率,加快處置“僵尸企業”,盤活低效無效資產,堵住企業“出血點”;要打開資本運作的“閘門”,放大格局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創新商業模式,始終以客戶為中心,精心培育核心產品。
第四,要有為社會做貢獻的情懷,堅持為民謀福祉的初心。為社會做貢獻,首先體現在提升制造業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振興民族工業上;其次體現在帶動區域經濟格局的優化,實現充分就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上;再次是體現在保障職工權益、為職工謀福祉,不斷提高職工收入水平、生活水準上。
此外,侯軍認為,在對自身的要求上,企業家在廉潔自律各方面都應該保持高標準。
混改成為山鋼生存發展之道
混改是山鋼2019年最大的亮點。尤其是2019年12月16日,山鋼日照公司職工持股資金全部到位,879名骨干職工成為首批股東,兌現了侯軍面向山東省對“倒計時”改革的公開承諾。
同時,山鋼集團自2015年12月全面開展混改試點,截至目前,混改企業戶數占比為59.82%,混改企業資產占比為80.84%。
“山鋼永鋒淄博的混改比較成功。”侯軍表示。接著,他向《中國冶金報》記者回憶了當時的一些細節:“我們當時和民企永鋒集團談淄博張鋼的混改,兩家都想爭取控制權,怎么辦?后來集團黨委研究確定,‘50% 對 50%,雙方共同聘請一名外部獨立董事。有異議時,獨立董事起裁決的作用’。”事實證明,這一做法非常成功。2016年混改后,永鋒淄博僅用4個月就實現扭虧為盈;2300多名職工得到妥善安置,2018年職工人均收入較2015年翻一番;2016年~2018年累計實現利潤17.32億元,上繳稅金8.36億元,實現了企業、政府、職工三方受益。“永鋒淄博混改‘各占一半’的股權結構,是山鋼的一個發明。”侯軍說道。
經過這次混改,侯軍有了很深的體會,他認為:“國有企業不要總想控制別人,參股、控股都是可以的。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并非一定要超過50%才能體現。百分之二三十的股權比例,也能達到控股的效果。”
在侯軍看來,現在國企在混改中的阻力主要來自于思想誤區和實操層面。
在思想層面,侯軍總結了目前存在的3類問題。一是存在“不想改”的問題。擔心國企和民企合作,干好了,有人會說是“民企沾了國企的光”;干不好,又成了國有資產流失。這會造成國企不敢跟民企合作混改,不敢觸及歷史遺留問題。二是存在“不會改”的問題。沒有吃透政策,不知道如何因業施策、因企施策,習慣于“一個方子吃藥”,甚至出現“閃婚”“拉郎配”的做法。三是存在“改不動”的問題。對混改缺乏緊迫感,不擔當、不作為。
“我認為,國企混改要把握兩條底線: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不能搞成私有化。堅持兩個原則:市場化、法治化。底線必須清楚,原則必須堅定。”侯軍說。
在實操層面,侯軍強調,“混”是手段,“改”是目的。有的企業雖然進行了混改,股權結構也比較科學,但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恐怕實際操作層面需要大量“補課”。他認為,既要注重頂層設計,又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創新混改,重在轉換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混改收到實際效果。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山鋼生存發展之道。”侯軍說,“現在山東省一級企業集團也正在逐步推進混改。混改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橫下一條心,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按時完成混改任務。”
對于下一步混改的方向,侯軍表示,山鋼將研究集團公司層面的混改,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具體的目標定位是:穩妥推進混改三年行動計劃,嚴格按照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加快完成14戶企業混改;將混改作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抓手,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淄博錨鏈混改工作,2020年底前完成萊鋼建設混改工作;2021年底前列入山東省國資委混改三年計劃的10戶企業全部完成混改,實現混改企業資產占比85%以上目標;2022年底前,集團公司層面的混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背水一戰,吹響環保吹響沖鋒號
2019年,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等系列環保政策文件,緊接著,山東省也出臺了《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比國家標準更嚴厲的文件,環保倒逼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形勢異常緊迫、異常嚴峻。
“超低排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可以說,面對新規,我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打了一場環境保護、污染治理攻堅戰。”侯軍指出。
2019年,山鋼推出《綠色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0年)》,制訂出臺了《鋼鐵超低排放治理實施計劃》;全年完成環保治理投資38.8億元,完成綠色發展和環保提升項目135項,主要節能環保指標水平顯著提升。
2020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到了關鍵期,也是山鋼綠色發展行動及超低排放改造的收官之年。侯軍透露,山鋼集團早已制訂好時間表和任務圖,全力確保各項任務按期完成,并力爭通過超低排放改造,提升各單位環境績效評級。
“2020年,我們要統籌發力,跟蹤問效,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重點舉措落地落實。”侯軍介紹,山鋼將通過提升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持續深化改革、打造安全高效鋼鐵產業生態圈、突出項目帶動、強化科技研發、肩負社會責任等舉措,深入踐行“共創、共進、共贏”的山鋼核心價值觀,助推山鋼高質量發展邁入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