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徐可可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綠色低碳轉型是鋼鐵未來競爭的戰略高地。這不僅僅是行業的某一項重要工作,更是覆蓋全領域、貫穿全過程、橫跨產業鏈的系統工程。我們相信,通過匯聚智慧和力量,中國鋼鐵一定會是碳中和的重要貢獻者。”11月28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在2024碳中和前沿會議上致辭時表示。

姜維指出,自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雙碳”目標以來,中國社會全面進入低碳轉型發展新階段,這對鋼鐵行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面對歐盟鋼鐵在低碳領域的率先起步,美國政府對鋼鐵低碳轉型的大舉投入和日本COURSE50、SUPCOURSE50不斷取得新進展等全球鋼鐵低碳技術創新新格局,中國鋼鐵行業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姜維對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在低碳轉型領域取得的成果給予了肯定。他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寶武、河鋼等22家企業和科研院校的60項圍繞氫基還原、富氫碳循環高爐、凈零碳排大容積電爐、近終型制造、CCUS等世界前沿低碳技術研發項目同步開展,其中16項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為中國鋼鐵處于世界低碳技術第一方陣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得到了世界同行的高度認可。正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執行會長何文波在2024年全球低碳冶金創新論壇上所講:“中國鋼鐵成為世界鋼鐵技術進步的驅動者和綠色轉型的貢獻者,不僅是我們的愿望,也不只是我們的行動,而是正在成為現實。”
姜維表示,為加快實現鋼鐵行業“雙碳”目標,2021年以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組織成立了鋼鐵行業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編制發布并持續優化《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研究實施 “世界前沿低碳八大共性技術開發支持計劃”,并積極爭取國家對項目的實質性支持;組織全行業推進“極致能效工程”;建立鋼鐵全產業鏈EPD平臺,截至目前用戶注冊數達5518家,EPD報告下載使用達41841次,發布EPD報告167份,是世界發布最具時效性同時數據量最多的鋼鐵產品EPD報告平臺;研究并發布了低碳排放鋼標準,等等。
姜維認為,在“雙碳”征程中,低碳技術的創新質量和高度,關乎綠色發展的效率和成色。“我們迫切需要冶金領域專家、學者智慧的匯集,并整合鋼鐵行業產業鏈生態圈專家、學者的力量,對突破性技術、顛覆性技術能夠持續探索,不斷推動低碳共性技術的協同研發、推廣應用。”他強調。
“11月27日中國金屬學會碳中和分會正式成立,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于28日共同召開2024碳中和前沿會議,大家圍繞低碳冶金技術研發、低碳產業鏈建設等,碰撞火花、謀劃未來,意義非凡,值得肯定。”姜維進一步提出了期望,“希望碳中和分會研判世界低碳技術脈絡,聚焦關鍵共性技術,為鋼鐵行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低碳技術創新發揮積極作用。”
“剛剛過去的四十年,中國鋼鐵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到自主研發,實現了生產力的大解放、大發展、大創新,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國經濟建設多年的缺鋼少鐵的問題,提供了世界最具性價比的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中國制造大國、強國地位。未來的四十年,中國鋼鐵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任重道遠。只要我們秉承團結一心、銳意進取的優良傳統,中國鋼鐵一定能夠在低碳技術突破上披荊斬棘,為世界鋼鐵科技進步留下中國烙印。”最后,姜維對中國鋼鐵的低碳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