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熊余平 劉加軍 通訊員 宋超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在河北省邯鄲市的滏陽河畔,由2250毫米熱連軋生產線、2180毫米冷軋生產線、百米重軌生產線等組成的全流程大型化、現代化、智能化裝備集群蔚為壯觀。
在太行山下的涉縣龍虎山旁,料場、燒結、高爐、煉鋼、軋鋼各工序自西向東呈“一”字排開,布局精巧、流程精練、技術精湛、成本精益、管理精細的邯鋼新區宛如一艘蓄勢待發的航母“靜泊”山間。“一體兩翼”、追“新”求“質”,河鋼集團邯鋼公司(下稱邯鋼)不斷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在邯鋼調研指導工作時指出,要在弘揚“邯鋼經驗”的基礎上,加快生產營銷模式轉變,更加貼近市場、貼近客戶,提供更多客戶解決方案,在河鋼集團由生產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中當好排頭兵。
邯鋼加快推動“鋼鐵向材料、制造向服務”轉變,突出“四個更加關注”(穩步推進營銷模式轉變,更加關注當地市場、更加關注細分市場、更加關注新產業和新業態市場、更加關注個性化和小眾化市場,積極構建與新營銷理念和營銷模式相適應的生產組織模式),本部堅持“高品質、高端化”,新區堅持“低成本、高效益”,本部和新區“一體兩翼”,構建起了協同互補的全新發展格局。
這就是今日“一體兩翼新邯鋼”。
“延鏈”“升鏈”
產品邁向高端化
12月4日上午,邯鋼邯寶冷軋廠2號連退線正在為重點客戶生產980兆帕級超高強汽車鋼,技術員白瑞召在現場盯守。“今年前11個月,我們廠汽車板總產量達到127萬噸,同比增長25.8%,鍍鋅中高端產品比例達到88.4%,同比提升了5個百分點。”白瑞召介紹。
汽車板領域的亮眼成績,只是今年邯鋼諸多成績中的一個方面。今年初以來,邯鋼按照“三化一業一鏈”(“三化”即產品的輕量化、長壽化、功能化,“一業”即新產業或新業態,“一鏈”即延伸產業鏈)總體框架和“一個中心、兩個精準、六個標準化”(以客戶為中心,精準識別客戶端、精準識別產線,推動客戶端走訪標準化、產品質量標準化、合同交付標準化、剪切加工標準化、物流運輸標準化和財務結算標準化),通過集聚“協同”之勢、釋放“互補”之效,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實施新舉措、展現新作為,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企業整體運營效率、經營效益不斷提升。

邯鋼新區第一板
近日,邯鋼為某國際知名家電企業研發的首批超深沖IF鋼DC07順利交付,產品力學性能和表面質量均滿足客戶需求。這是邯鋼DC07產品首次應用于家電行業,將助力客戶家電材料升級換代。
DC07屬于超深沖IF鋼級別的最高牌號,主要應用于汽車、家電和電子及電器零部件等制造領域,應用前景廣闊,附加值高,但其開發難度大,目前國內只有極少數鋼企具備穩定生產能力。
邯鋼家電用鋼技術營銷團隊根據客戶對材料屈服強度、延伸性能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定制開發家電用超深沖IF鋼DC07。在開發過程中,技術人員強化對碳、氮等元素的控制,優化熱軋控軋控冷工藝,有效提升內部質量,精準控制尺寸;在酸軋工序采用大壓下軋制,并定向優化退火溫度、平整等關鍵工藝控制點,顯著提升材料織構密度,確保產品高質量下線交付。
敢于承接“難單”,源于雄厚的技術實力。邯鋼“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級為“優秀”,成為河北省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鋼鐵企業;實施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重大科技成果產出機制,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50余項;“千兆級超高強鋼高品質焊接核心技術研發及應用”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搭建河北省汽車用先進鋼鐵材料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系統開展前瞻性產品和競爭前技術研究。今年,邯鋼榮獲4項冶金科學技術獎。煤氣混合最優控制、寬厚板控冷自動控制等產線模型化、智能化升級項目穩步推進,助力全流程穩定、低耗、高效生產。
邯鋼全力推進產品研發向前沿、高端、特色方向發展。近3年,該公司研發新產品87個,其中汽車用先進高強鋼等13個產品實現國內首發,新能源車用電池包支架等3個鍍鋅超高強鋼產品形成“以鋼代鋁”新示范。汽車用鋼實現“整車造”,邯鋼成為國內第二家具備第三代汽車用鋼QP1180生產能力的企業,擁有2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家電用鋼實現“全覆蓋”,品種規格覆蓋“黑白”家電領域,打造了酸洗板、冷板、鍍鋅板、彩涂板、電鍍鋅板和鋅鋁鎂板六大系列精品。重軌為河北省獨家生產,符合中國鐵建、歐盟最新標準,并通過TSI(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范)認證,邯鋼成功軋制世界運行最高時速350千米的高速軌。邯鋼在優特鋼方面打造了高端軸承鋼、彈簧鋼、高強緊固件用鋼等系列精品特鋼。管線鋼產品牌號實現從X42到X100系列全覆蓋,產品質量及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前三甲”。今年,邯鋼國內首發1000兆帕級以上高強韌性刀片用耐磨鋼,刀片使用壽命較之前延長17%;首發新一代超輕量化高強車輪鋼,助力車輪減重12%。
2023年,邯鋼汽車用鋼產量達207萬噸,供應全球4個合資品牌、10個自主品牌、6個新能源品牌的汽車生產商;高端鋼軌建功我國20多條重點高鐵項目,出口到2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管線鋼產品廣泛應用于西氣東輸等重點管道工程,并批量出口中東、中亞等地區;在優特鋼方面,與40多家高端客戶形成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全鏈條”改造
產線邁向智能化
11月25日,邯鋼邯寶煉鋼廠1號轉爐開始爐役檢修。“本爐役內安全運行4套小爐底。至停爐,轉爐爐齡達到5678爐,創世界紀錄。”該廠轉爐作業區副作業長、特檔技術主管唐笑宇自豪地說,而這座全球首例應用“H-OLTB工藝”(轉爐底吹氧底噴石灰粉+轉爐煉鋼干法除塵)的轉爐依然能打破爐齡世界紀錄,正是源于管理、技術人員首創的“爐底底槍運行狀態判斷與在線處理方法”等先進技術。
邯鋼著力研究開發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材料、模具、設計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加快數智產線建設,持續開展新工藝新技術、用戶應用技術研究,實現核心工藝指標、生產效率、客戶個性化服務水平提升。
邯鋼全力打造“數字工廠”。邯鋼依托河鋼數字信息技術優勢、河鋼工業技術智能裝備技術優勢,按照“信息化、模型化、智能化”升級路線,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工藝技術、操作技術、運營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打造“數字工廠”。目前,產品設計制造一體化系統、大數據質量管控系統、鐵—鋼界面鐵水物流智能調度系統等智能化系統在邯鋼本部成功投運,大幅提升了產線精準制造和柔性制造能力。
邯鋼為產線裝配“智慧大腦”。新區推進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鋼鐵產業深度融合,采用300多項先進的前沿鋼鐵工藝技術,300多個流程實現智能化流程控制,為每一條產線裝上“智慧腦”“數字心”。新區建設了鐵前智慧中心和數字指揮中心,打造智能制造鋼廠。鐵前智慧中心合并了過去42個分散中控室,數字指揮中心則構建了物質流、能源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五位一體”的“智慧大腦”,呈現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沉浸式指揮”的中國式現代化鋼鐵工業制造場景,釋放新區“數字化賦能”潛力。邯鋼新區也獲評為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邯鋼新區數字指揮中心
低碳轉型
產業邁向綠色化
參與研發河鋼集團鋼鐵產品生命周期評價軟件平臺及數據庫,是邯鋼技術中心新技術研究所所長丁劍引以為傲的事。“依托該平臺,我們可以開展產品降碳潛力分析、降碳技術篩選、減排目標設定、低碳路徑設計等,通過制訂和實施低碳產品生產方案,更好地滿足客戶對供應低碳排放產品、量化評估鋼鐵產品碳足跡等多方面的需求。”丁劍說。
在參與研發鋼鐵產品生命周期評價軟件平臺及數據庫的過程中,丁劍團隊完成了3個年度鋼鐵制造全流程中所涉及的原輔料、運輸、能源介質等九大類碳數據收集工作,開發了產品碳足跡計算、數據質量評價、工序貢獻率及改進潛力分析等模型算法;同時,針對原燃料、熔劑、動力介質、副產品等進行排放因子測算,建立了十一大類排放因子數據庫。
使用該平臺,邯鋼先后完成典型產品碳足跡計算并通過國際權威機構檢測認證,聯合部分客戶開展與EVI(供應商先期介入)相結合的低碳產品生態設計和工藝優化,完成白車身碳足跡計算和輕量化減碳概念設計,為客戶選材提供綠色化備選方案,積累了綠色鋼鐵產業鏈建設的寶貴經驗。
以“含技量”提升“含綠量”,邯鋼新區實施20余項極致能效推廣技術,軋鋼工序能耗降低50%以上,低溫余熱資源全部回收利用,綜合自發電比例超過100%,噸鋼綜合外購能源費實現“零”甚至負值,噸鋼耗新水2.5立方米。能源介質流全部地上架設,降低消耗。實施低庫存技術,原料場儲料由傳統15天~30天降至5天~7天,能源高效循環利用。實施30余項國內冶金行業先進節能減排治理技術,比照搬遷前,污染物顆粒物年減排68%、二氧化硫年減排63%、氮氧化物年減排77%、二氧化碳年減排21.7%,年可減少碳排放173.6萬噸。
以“含綠量”提升“含金量”,邯鋼全面落實河鋼集團低碳規劃,自主開發產品碳足跡計算模型、軟件和數據庫,打通“轉爐長流程大廢鋼比”等降碳新路徑,實現高檔汽車鋼綜合減碳30%以上。熱軋板、冷軋板、鍍鋅板三類產品在行業內首次獲得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符合性評估報告。邯鋼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授予“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企業”標牌,新區獲評為第二批“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企業。

邯鋼大型軋鋼廠
著眼未來,邯鋼將按照“三化一業一鏈”總體框架,更加貼近市場、貼近客戶,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速推進核心技術突破和高端材料研發,加快推動“鋼鐵向材料、制造向服務”轉變,爭當河鋼集團“制造+服務”型企業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