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賈林海 報道
“鋼鐵工業是典型的資源、能源密集型行業,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和落實‘雙碳’目標的關鍵領域。通過擴大綠色能源電力生產和其在鋼鐵行業中的消費比重,能夠實現電力行業、鋼鐵行業的耦合發展,推動兩大行業協同降碳,共同開創高質量發展新格局。”1月20日,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七次會員大會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沈維春在題為《我國電力行業發展態勢及展望》的主題報告中說道。

圖為沈維春(記者 顧學超 攝影)
近10年來我國電力行業發展斐然
沈維春介紹了近10年來我國電力行業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電力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水平躋身國際前列。10年來,我國電力消費量持續增長。2024年,我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用電量預計達到6300億千瓦時,是2014年的1.13倍,年均增長1.2%左右。10年來,我國工業、建筑、交通部門和農村地區持續實施電能替代,推動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2023年,我國全社會終端用能電氣化率達到28%,電氣化發展水平位居國際前列。
第二,電力供給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結構持續優化。首先,新能源發電迅猛發展。其次,建成了清潔高效的煤電供應體系。10年來,我國累計淘汰煤電落后產能超1億千瓦,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供應體系,節能降耗成效顯著;煤電機組發電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95%以上的煤電機組已實現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達到燃氣機組水平。最后,建成了安全運行水平最高的世界領先電網。
第三,電力裝備技術不斷創新,電力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一方面,我國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完備,建立了完備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發電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水平世界領先。10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開發成本分別下降60%、80%。另一方面,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世界領先,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核心技術和全套裝備制造能力,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領跑世界。
第四,電力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持續釋放電力發展新動能。一方面,我國電價機制不斷完善。另一方面,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交易模式不斷創新。此外,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省間、省內中長期交易機制實現全面覆蓋。
第五,持續加強電力國際合作,電力國際合作水平穩步提升。一方面,我國電力行業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影響力持續提升,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對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長貢獻度超過40%。另一方面,我國電力企業“走出去”成效顯著,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綠色能源項目合作。中國水電、核電、特高壓等已成為我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亮眼名片。
2024年我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針對2024年我國電力行業供需格局,沈維春介紹,從消費層面來看,2024年,我國電力消費較快增長,前11個月全社會用電量達到8.9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增速比2023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從供應層面來看,我國電力投資快速增長,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占新增總裝機比重超八成。2024年1月—11月份,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3.17億千瓦,同比多投產5420萬千瓦。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裝機2.58億千瓦,占比達到81.5%。此外,發電裝機延續綠色低碳發展趨勢,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快速增長。
“整體來看,2024年,我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沈維春介紹,2024年夏季全國平均氣溫達到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14.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夏季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天氣,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偏緊,通過省間現貨、應急調度、需求響應等多項措施協同發力,全國電力供應保障有力有效,未出現有序用電情況。
圍繞2025年我國電力供需形勢,沈維春預計,從消費層面來看,宏觀經濟增長是影響電力消費增長的最主要因素,預計2025年我國宏觀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拉動電力消費需求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有望達到10.4萬億千瓦時左右。
從供應層面來看,沈維春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各地方及能源電力企業將力爭完成新能源發展相關規劃目標,預計新能源發電將繼續保持較大投產規模,全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規模有望超過4億千瓦。
“總體來看,2025年,我國電力供應和需求受多方因素交織疊加影響,電力供需形勢具有不確定性。”沈維春預計,2025年,我國電力供需總體將呈現緊平衡態勢。其中,華東、西南等區域部分省級電網在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形勢或偏緊,不過,在充分發揮跨省、跨區互濟支援能力后,這些電力供應偏緊的地區的供需形勢將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