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這是一個具有承上啟下意味的重要節點。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綱要》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2025年,“十四五”規劃收官,新的五年規劃呼之欲出。“十四五”規劃《綱要》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主要指標符合或快于預期
2023年底,“十四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顯示,“十四五”規劃《綱要》實現了進度過半、任務過半。在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五方面的20項主要指標中,16項基本符合或快于預期。
2023年12月26日,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以下簡稱“中期評估報告”)。
鄭柵潔說,總體上看,兩年多來,《綱要》實施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為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要戰略持續實施和推進
《綱要》中,“戰略”一詞被多次提及。如何把握“戰略布局”?如何應對“戰略機遇期”?哪些重要的戰略要實施和推進?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指導思想、原則和戰略導向。《綱要》在指導思想中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綱要》中提及了17個方面重大戰略任務,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邏輯主線,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個方面。
2024年1月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介紹,從重大戰略任務看,17個方面重大戰略任務總體進展順利,科技自立自強成效初顯,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區域協調發展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國家經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重大工程取得重要進展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確定了102項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引領性的重大工程項目。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項目兼顧“國家大事”和“關鍵小事”。一是引領未來發展的重大攻關項目,包括量子信息、星際探測、科技攻關等。二是基礎設施領域的世界性標志性工程,比如川藏鐵路、沿江沿海鐵路、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等。三是重要民生保障項目,比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養老、托幼等直接關系民生的項目。
102項重大工程是“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重要抓手。推動102項重大工程實施既利當前,又利長遠,對當前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中期評估報告顯示,從重大工程項目看,102項重大工程項目中,96項進展符合預期,6項基本符合預期。
2024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綠色發展系統推進。青藏高原、長江、黃河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全國自然保護地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約18%。全國約80%的粗鋼產能已完成全流程或重點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實現全球鋼鐵行業最大規模超低排放改造。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基本完成平原地區取暖散煤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