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耿靜波 于泓澤
通訊員 靳晶 郭玉婷 鄭子琦 羅家璇 趙志偉 孫權 報道
光輝囑托照亮壯闊航程
忠誠寫就三年壯麗答卷
——包鋼堅決貫徹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對稀土產業發展重要指示成果縱覽
巍巍白云鄂博礦山如同一把巨大的石鎖,它“鎖住”了世界最大的稀土資源,也牢牢“鎖定”了世界關切的目光。包鋼手持科技創新的密鑰,踏石留印般破解謎題,特別是最近三年,包鋼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開發利用技術水平,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稀土產品附加值?!笆澜缦⊥林l”上交一份份高分答卷。
答卷一:寫好保護“不可再生資源”的責任答卷
白云鐵礦采礦作業部技術組的年輕人,每當拿到當天的爆破作業書時,都會召開一場“諸葛亮會”,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分穿爆破技術方案。組長李永華說,分穿、分爆是保護稀土資源的第一道環節,為科學開發、綜合利用奠定基礎。
在“開采中保護、在保護中開采”的原則如同一條紅線,白云鐵礦堅守了幾十年,分穿、分爆、分采、分運、分堆等技術和生產組織措施,早已成為包鋼礦山人嚴格遵照的鐵律,他們清楚,自己守護的這座礦山蘊藏著祖國的希望,自己從事的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站在中央電視臺攝制組的鏡頭前,白云鐵礦副礦長王國棟充滿自信地介紹著全球首個5G無人駕駛運礦車技術,他說,白云鄂博礦是“齊心協力建包鋼”最早開發的礦山,傳承這樣的紅色精神,更應當煥發科技創新的活力,鐵肩擔起保護開發國家戰略資源的應有之義。
不僅如此,白云鐵礦更加注重“合理開發、綠色發展”的理念,三年來接續開展地質環境治理,已完成三期治理內容,復墾后的地形與周邊環境保持協調,形成了局部景觀,地面、排土場坡度按水土保持和巖體穩定要求,均達到穩定。礦山人發揚“塞罕壩精神”,在40平方千米的可綠化面積上,精耕細作、點滴灌溉,實現了綠化率100%。在2020年自然資源部網站公布的全國綠色礦山名錄中,包鋼白云鄂博鐵礦榜上有名。祖國的稀土礦山變成“綠水青山”。
答卷二:書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答卷
這三年,包鋼稀土產業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是企業的命根子”的理念,聚焦“四個面向”戰略部署,緊抓技術創新戰略基點,勇破產業發展難題壁壘,打牢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力。
北方稀土以落實“科改示范行動”為契機,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2021年10月,依托“稀土PVC熱穩定劑”技術成果成立北方稀土瑞泓公司,積極推動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和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同時,探索實施科研項目“揭榜掛帥”、短期成果及時獎勵、成果轉化分紅等激勵機制,集眾智、解難題,以源源不斷的“活水”為科技創新賦能。
北方稀土著眼于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引領世界科技前沿,推進白云鄂博國家重點實驗室優質高效運行,真正將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獲批國內唯一“國家稀土新材料測試評價行業中心”,致力解決“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難題;建設國家稀土新材料創新基地,努力打造行業一流的高水平國家級創新載體;引領帶動稀土新材料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搶占稀土新材料技術制高點;建立浙江大學——北方稀土聯合創新中心、北方稀土——蘭州大學聯合實驗室、稀土院天津分院、稀土院杭州分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努力構建系統化創新聯合體,合力攻堅關鍵性“卡脖子”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推動技術創新和引才育才雙輪驅動,依托自身產業平臺和科研優勢,通過項目合作、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等方式積極吸引人才。以市場化選聘浙江大學嚴密教授任稀土院院長,邁出五湖四海、不拘一格引才用才的關鍵一步;堅持特事特辦、一事一議,充分授權各單位自行引進高層次人才,僅2021年就引進相關領域博士11名、碩士43名;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依托所屬國家級科研平臺,柔性引進8位高端領軍人才加入稀土“科研戰隊”,為關鍵技術研發、創新成果轉化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2020年12月,北方稀土代表隊所攜“解決地基光學望遠鏡磁致伸縮促動器輸出不足問題”項目,勇奪全國創新方法大賽金獎,這是包鋼推動稀土產業創新能力勇攀高峰的一個縮影。三年來,包鋼發力前沿科技創新,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立足冶煉技術變革這個生存發展的基本點,重點開展低溫焙燒、氯化物電解等一系列技術改造工藝實驗,推動稀土生產工藝技術的劃時代變革,確保稀土原料生產技術始終走在行業前列,實現全行業成本最低,進一步鞏固核心競爭力和行業頭部企業地位。稀土鋼用稀土鐵合金、燒結釹鐵硼輻射多極磁環、稀土鎂鋯晶粒細化劑、高純稀土金屬靶材、磁致伸縮促動器、稀土玻璃涂層等一批填補國內外空白、打破國外壟斷的標志性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真正推動稀土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期間,累計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50項,授權專利159項,組織制定國際首個稀土國際標準,獲國防科技發明一等獎1項,中國稀土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
答卷三:交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轉型答卷
包鋼始終牢記國之大者,自覺肩負發展壯大我國稀土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維護行業穩定的重任,立柱架梁,努力將“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的殷切希望轉化為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助力我國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這三年,通過實施原料型企業系統化升級改造,推進上游產業整合重組,與下游產業優勢企業強強聯合等舉措,實現了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的發展。與2018年相比,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產量增長50.8%;稀土金屬產量增長70%;功能材料產量增長114%,市場占有率、話語權、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主要稀土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至45%以上,磁性材料、拋光材料產量居全球第一,貯氫材料產銷量國內領先,催化材料、稀土功能合金、鎳氫動力電池、稀土永磁電機、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稀土行業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頭部企業。
在“雙碳”政策的推動下,北方稀土錨定節能電機、新能源車、稀土催化劑等領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快推動高端功能材料布局。與中鋼研旗下安泰科技合作成立新公司安泰北方,集中攻關高端磁體;啟動天驕清美9000噸改擴建項目,增強高端產品市場話語權;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啟動高端永磁電機項目,打通了“稀土金屬-磁性材料-永磁電機”產業鏈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設車用稀土催化劑項目建設,在河北華凱建設年產5萬套催化劑產線,并同步建設發動機催化劑臺架測試項目;推動PVC熱穩定劑項目產業化,產品無毒稀土PVC熱穩定劑品質達到行業一流水平。
憑借自身努力和良好市場機遇,包鋼的稀土產業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經營業績。較三年前,營業收入增長118%,利潤增長778%,特別是功能材料和應用產品營業收入增長112%。企業品牌價值持續提升,2021年股票市值最高達到2256億元,較2018年底增長7倍;北方稀土品牌上榜《2021中國品牌500強》,位居第109名,位列自治區入選企業第三名,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
包鋼積極響應市場穩價期望,在嚴格執行國家稀土總量控制指標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發揮“保供穩價”作用。全面創新營銷模式,開設專場掛牌交易平臺,冶煉分離產品全部上線交易,使交易價格公開透明,流程簡單快捷,實現產品線上“陽光銷售”;有效平衡稀土鐠釹資源,在保障原有渠道市場銷售的同時,持續通過稀交所平臺向磁材生產企業投放鐠釹金屬,緩解現貨緊張局面,促進供需平衡,維護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答卷四:繪就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答卷
包鋼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大力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穩步推進能源雙控,努力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走在前列,開足拉動高質量趕超發展的“綠色引擎”。
這三年,包鋼堅持“產業綠色發展、發展綠色產業”理念,積極推進稀土資源綠色開發與高效利用,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產業體系,主要環保指標達到行業一流,開創稀土綠色化轉型新局面。以環保發展新理念和大力度改革,實現了冶煉分離板塊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全線突破、產能集中釋放的歷史性轉變。在率先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稀土生產“三廢”綜合治理技術改造工程迅速投產創效,配套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工藝改造淘汰置換落后產能,在焙燒、萃取等多個領域開創了行業自動化生產的先河,帶動了稀土行業清潔生產和自動化控制的里程碑式發展。同時,在行業率先通過稀土冶煉分離“綠色工廠”“綠色產品”認證,榮獲國家“綠色增長型企業”,走在了大集團前列,展現出稀土頭部企業的責任擔當。
答卷五:寫就打造“稀土+鋼”的特色答卷
北京冬奧會期間,美國彭博社駐東京記者森來實在復興號上連發兩推,稱自己乘坐的京張高鐵“了不起”,引起一片點贊。見多識廣的森來實有所不知,京張高鐵匯集了無數“中國制造”,支撐設計時速350千米優秀指標的京張高鐵所用鋼軌,99%來自包鋼。
包鋼稀土“世無雙”,因擁有世界最大稀土礦山,兼具鐵、稀共生特性,鋼中含稀土,更堅、更韌、更強。去年以來,包鋼進一步加快以稀土為重心的戰略轉型,打造出一條“稀土+鋼”的別樣風景線。
神奇的稀土造就世間獨特,獨特的資源稟賦在這里發生著“稀土+鋼”的強力聚合。包鋼“稀土鋼”具有良好延展性、耐磨性、耐腐蝕性、耐低溫性和抗拉拔性,成就了不可復制的優勢特色。稀土鋼產品家族龐大、人丁興旺。包鋼成功開發無間隙原子鋼、含磷強化鋼等7大類、61個品種的稀土鋼,試制了高強稀土焊接用鋼、稀土微合金化高強熱軋H型鋼等系列產品,高速公路橋梁伸縮縫用π型鋼、大徑壁比合金無縫管填補國內外行業空白,不斷邁向高、精、尖。三年來,包鋼稀土鋼產量屢創新高,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成果獎。
世界相信品牌的力量。包鋼堅持擴大稀土鋼品牌影響力,全球率先制訂稀土鋼新標準,主持修制定了5項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團體標準、9項稀土鋼產品企業標準,獲得稀土鋼方面授權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5項。經過幾年發展,稀土鋼品牌價值已達208.37億元,躋身中國品牌價值500強。
世界相信稀土加持下的鋼鐵力量。在冬奧、鳥巢、國家大劇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國天眼”FAST、三峽大壩,在京滬高鐵、青藏鐵路極速極寒環境……稀土鋼挺起國家重點項目的脊梁。
世界相信一切優秀都服務于美好生活。汽車鋼、家電鋼、風電鋼等產品銷量持續攀升,在雪域、高原、海洋,在城市樓宇、公路橋梁……稀土鋼隨處身邊伴隨。
世界相信人類共同追求共商共建共享。在中老鐵路、中俄東線天然氣輸送管道、埃及蘇伊士運河塞得港、德國本土大眾汽車制造廠……包鋼1000多萬噸“稀土鋼”出口68個國家和地區、5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散發著“稀土鋼”魅力之光。
包鋼,共和國稀土工業“長子”,國家稀土戰略的中流砥柱,憑借打好“稀土牌”“資源牌”的精準定位,重構高稀土含量新結構大格局,加速推動競爭力的再造與提升。今日的大國重器,追逐星辰大海,壯志凌云。
三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國稀土事業創新發展領航定向、激勵奮進,包鋼稀土產業乘勢而上、業績驕人。三年后的今天,包鋼更加牢記總書記囑托,信心滿懷開啟稀土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征程,切實肩負起忠誠踐行國家稀土戰略的時代重任,肩負起促進稀土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重任,肩負起做精做優做強做大產業優勢強企報國的時代重任,肩負起從“齊心協力建包鋼”到齊心協力強包鋼的時代重任,以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領軍企業為目標,推動稀土資源保護性開發、高值化利用、規范化管理,不斷做優做大稀土原料,做精做強稀土功能材料,做專做特稀土應用產品,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助推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更加優異的經營業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