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杜笑)
4月10日,記者從中國十九冶集團在四川瀘州二環路(納溪段)PPP項目組織開展的“國企頂梁柱”主題企業開放日云端宣傳活動上了解到,瀘州二環路項目作為瀘州市和中國十九冶第一個智慧工地項目,為疫情期間科學有序復工復產及確保4月30日達到通車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中國十九冶瀘州二環路項目經理段江濤介紹,圍繞中冶集團“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戰略定位,為實現互聯網+工地跨界融合,該項目按照《中冶集團智慧工地建設應用標準》,把瀘州二環路打造成為了瀘州市和中國十九冶第一個智慧工地,并舉辦了瀘州“智慧工地”工程觀摩交流會,受到瀘州市政府及行業同仁高度認可和贊揚。依托中國十九冶項目管控PM平臺,結合輕筑云、電商平臺,引入BIM技術、管控中心(遠程監控)等全新的管理方式,起到減負、降本、提質、增效的作用。特別是管控中心應用,使項目部實時掌控現場各施工點位動態信息、問題及時整改,確保施工安全、質量、技術、成本優化可控。
該項目工程部部長王先乾還從技術運用層面補充道:“藍安立交施工過程中利用了BIM系列軟件,結合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進行三維實景地形建模,完成最合理、最科學的改道路線設計和施工總平面布置,有效節約了成本。3D可視化技術交底,形象直觀地提高了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施工技術意識,最大限度避免了行業質量通病的出現?!?/div>
當前,中國十九冶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為引領,以建筑業產業化為平臺,以建筑業的綠色化、智能化、信息化為支撐,全面構建冶金、交通、市政、房建、綠色環保、地下空間與軌道工程六大業務體系,確立了“一核兩高兩帶八點”戰略布局,“一核”是川渝市場核心,“兩帶”是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經濟帶,瀘州市作為成渝雙城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發展潛力巨大,中國十九冶將瀘州二環路項目打造成為企業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的標桿工程,對市場戰略的落實落地具有重要意義。此次企業開放日云端宣傳活動,向社會進一步展示了中冶集團和中國十九冶的品牌形象和國家“頂梁柱”的責任擔當。

中國十九冶瀘州二環路(納溪段)項目K1+610跨倒流河大橋施工現場(陳星宇攝)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網站實習1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