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 馬薇
2024年,河鋼集團張宣科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科技引領未來,深度聚焦能源降成本,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和節能優化,夯實發展動力之基,疏浚成本活力之源,探索出了一條與“專業特鋼、高效特鋼”發展相契合的能源降本之路。
科技引領 “精管控”多點突破
走進張宣科技設備能源部變電站,幾名技術人員圍坐在電腦屏幕前,正在用鼠標點擊濾波裝置啟停按鈕,一排云服務智能電氣柜上的指示燈頻繁閃爍,科技感滿滿。此場景便是技術人員在提高功率因數、降低線路電能損耗。
張宣科技樹立牢成本意識,把技術升級作為降成本的堅強支撐,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降成本的第一動力,創新節能路徑,構建集約高效、低成本能源供給模式。
張宣科技以壓減購電成本為目標,通過無功補償設備管理、發電機勵磁調節、運行方式調整等多種手段,3座總降變電站功率因數均達95%,力調獎勵達395萬元;搶抓避峰填谷用電政策機遇,動態調整基本用電計費方式、生產節奏,全年平谷段用電占比76.79%,節約電費5257萬元;發揮科技創新作用,實施型材廠濕式電除塵自動化連鎖及16臺電機變頻節電改造、空壓機移機改造,每月降低能耗85.33萬千瓦時、減少電費38.89萬元。
技術升級 高效利用煤氣
技術升級是降成本強有力的支撐和前沿驅動。張宣科技以構建能源結構新格局為目標,堅持以技術升級突破經濟性能“瓶頸”,大力推進節能技術升級,推動資源利用方式轉變,著力實現能源的有效供給。
張宣科技升級供應系統、減少煤氣放散,利用PLC數字電子技術,合理編制鍋爐、發電系統及時啟停程序,實現了焦爐煤氣在氫冶金系統與6#鍋爐、發電系統之間平穩傳遞,全年減少放散煤氣8661.87萬立方米,發電量增加6313.84萬千瓦時。在煤氣充分利用率方面,該公司6#鍋爐小時負荷由80噸提高到100噸,每小時多使用0.7萬立方米放散煤氣;同步,根據生產組織模式變化,配套8#發電機每小時可增發電量約0.6萬千瓦時,達到滿負荷運行狀態。
張宣科技加快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既是一場深層次的系統性變革,也是一次全方位的整體性重塑。從源頭入手,該公司完成與中石油天然氣一級戶的簽訂,綜合單價環比降低0.41元/立方米,2024年8月-12月共計使用中石油天然氣999.4萬立方米,節約天然氣采購成本1208.5萬元,實現2024年度外購天然氣成本同比降低174.95元/噸。
小改小革 水資源循環增值
點滴匯聚,以成江海。水資源的節約途徑不僅依靠重大項目的技改創新,還離不開身邊的小改小革,節水管線改造、廢水升級處置、水蒸氣回收……這些都可以降低水資源成本。
張宣科技把小改小革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結合各產線用水消耗實際開展了一系列小改小革。連鑄二冷水水質攻關,落實規范停機噴頭清理,杜絕了跑冒滴漏。管控雜質排入、監管藥劑投加,工業廢水合格率提升了2%,有效減少新水補給。將3#連鑄機稀土磁盤改造為化學除油器,實現噴頭堵塞率接近0%的目標。優化氫冶金工序CO2脫除系統貧液泵、回流泵等9臺水泵機械密封冷卻水路,冷卻水全部回收至氫冶金風冷水系統,實現工業用水零排放。脫氨系統蒸汽冷凝水回收至氫冶金設備冷卻水系統,串級使用,日均減少工業水用量100立方米。
張宣科技軋鋼廠開展水系統管線串級改造,將纖維球過濾器、供排水過濾器、電爐凈環系統過濾器反洗水全部回收至濁環系統使用,保證濁環系統無補水,改造后日均降低工業水用量300立方米。張宣科技通過小改小革體系化,不斷發揮出模式效能,噸鋼年度外購新水成本同比降低9.45元。
《中國冶金報》(2025年02月20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