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錢都要較真、每一分鐘都不耽擱、每一個人都要擔當”的“三個一”管理文化理念,是對鄂鋼精神的延續與傳承。時代在變,精神不變;環境在變,精髓永恒。傳承鄂鋼精神、弘揚鄂鋼文化、延續鋼城血脈、凝聚文化內核、體味精神實質,樹立文化自信與自豪感,是我們應對鋼鐵寒冬的底氣和信心。
在能源環保部,有這樣一支“娘子軍”,她們專業精湛能力強,膽大心細會“算賬”,致力于兩臺亞臨界發電機組的精水處理運行和汽水品質監督,那便是由5位專業女性技術骨干組成的熱電車間精水處理班。
她們勇敢迎接變革,聚焦“三個極致”,積極踐行“三個一”,通過精確計算和成本控制,實現了節能減排和經濟效益雙提升,為保障亞臨界發電系統經濟運行做出重要貢獻。
操檢維調,對內挖潛
亞臨界機組汽水品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機組的安全運行,每套汽水取樣系統配置有30余臺在線儀表進行汽水監督。2022年10月以前,在線儀表維護均由外協承包,每年費用約20萬元。了解到儀表維護的高昂成本后,班長倪舒文帶領班員跟著外包儀表維護人員學習維護技能,并自學各類化學儀表理論知識,苦練內功。
為節約日常藥劑輔材費用,她們反復做實驗,最終實現自配試劑配方,每年節約19.2萬元。2022年10月后,她們便順利承接亞臨界一期30余臺化學儀表維護工作。
2023年5月亞臨界二期投產后,她們將操作、點檢、維護、運行調整四崗合一,又承接了二期精處理運行、汽水監督及30余臺化學儀表的維保工作,年節省人力、維護成本近90萬元。
工序合作,實現雙贏
自對標找差后,精處理班意識到發電機組汽水損失率不僅增加水成本,還增加了煤氣消耗和藥劑消耗,影響整個機組的效率。為降低汽水損失率,她們積極與鍋爐汽機崗位人員溝通合作,加強汽水品質監督和冷卻水監督,減少因設備故障導致的汽水損失;動態調整定排頻次,減少不必要的排污損失;全面梳理漏點,定期排查。
實行以上措施后,亞臨界兩臺機組汽水損失率長期穩定在3%以下,同比每天節約各類成本4.86萬元。
大膽創新,一箭三雕
兩套亞臨界機組每月需再生混床約20次,藥劑成本高,環保壓力大。為此,精處理班成員致力于探索優化精處理混床運行模式的好方法。
通過長期監督分析,班長倪舒文經過數月摸索,找到了一種新型運行模式。實施2個月后,不僅保證機組汽水品質長期穩定在標準范圍內,還減少一半精處理混床再生頻次,年節約藥劑成本30萬元,同時排放的廢水氨氮含量下降了60%,大大降低了廢水處理壓力,為環保作出貢獻。(倪舒文 胡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