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公布。作為全省“十四五”期間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地質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活動的重要依據,《規劃》有哪些重點值得關注?
更加精細
細化差異化發展方向,更具操作性和約束性
礦業是四川重要的基礎產業,查明資源量居全國第一的重要礦產資源有8種。但與此同時,全省礦業發展也伴隨著優勢資源開發程度不高等問題。
對此,《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的目標:重要礦產資源量穩步增長,新發現戰略性礦產資源大中型礦產地10至15處;礦山開發布局與結構進一步優化,礦山數量預計減少至3200座,全省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25%;天然氣(頁巖氣)和釩鈦磁鐵礦2025年年開采總量預計達到630億立方米和7000萬噸;全力支撐國家天然氣(頁巖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
“《規劃》就像‘指揮棒’,能更好地規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等活動,促進礦業經濟綠色低碳發展。”自然資源廳礦保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突出“細”字。
從整體布局來看,《規劃》進一步細化成都平原建材化工、川東北能源建材、川南能源化工、攀西黑色有色金屬和川西北稀有金屬等全省五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區的礦種差異化發展方向。比如成都平原建材化工勘查開發區,突出砂石保供和地熱能勘查開發。
地質勘查方面,劃定25處重點勘查區和49個勘查規劃區塊。“勘查區的劃定,進一步協調了生態保護、產業發展需求。”該負責人介紹,《規劃》細化了各礦種發展方向,比如鋰礦強調開發利用,釋放資源優勢;鉀鹽力爭取得勘查開發突破。此外,劃定7個重點開采區和39個開采規劃區塊,嚴格執行礦山開采規模準入標準,實現有序勘查、規模開采和集約利用。
《規劃》的操作性和約束性也更強。以“小、散、亂”問題突出的建筑用砂石土類礦產為例,《規劃》明確,將在全省布局綿陽、雅安等5處千萬噸級砂石資源保障基地,全面優化砂石土資源開發強度和結構。“砂石礦山規模化開發要求變得更高,最低開采規模從上一輪規劃的3.7萬噸/年左右提升到50萬噸/年,砂石基地內的砂石開采規模更是提升到500萬噸/年。”該負責人說。
凸顯綠色
生態優先,突出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
《規劃》把礦業綠色低碳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原則貫穿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
“礦產綠色勘查突出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原先的地質勘查手段,多需要表土的開采和開挖,對地表環境影響大。現在鼓勵應用航空物探、遙感、以鉆代槽、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新技術、新方法,最大限度避免或減輕勘查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規劃》提出,要探索綠色勘查新模式,嚴格綠色勘查管理,加強地質找礦理論與方法技術創新。明確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提升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科技水平,將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納入采礦權出讓公告、出讓合同以及相關設計方案中,形成全省綠色礦業發展新格局。完善在建與生產礦山生態修復管理配套政策,加快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完成治理面積約2000公頃。
“也就是說,新建礦山要按照綠色礦山要求建設。傳統礦山要進行針對性提升,推動從‘禿’披‘綠’,實現礦業綠色轉型升級。”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