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劉經緯 報道
“在房地產行業調整的大背景下,機械工業用鋼需求將對鋼鐵行業穩定運行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1月20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工程師李燕霞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六屆會員大會第七次會議上就機械行業發展態勢及用鋼需求做了主旨發言,她表示,在新形勢下,機械、鋼鐵兩個行業應攜手推動行業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

圖為李燕霞(記者 顧學超 攝影)
機械工業是工業經濟的“壓艙石”與“穩定器”
李燕霞指出,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是我國參與全球經濟發展、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產業,是工業經濟的“壓艙石”與“穩定器”。2024年,機械工業運行穩中有進,總體表現出三大特點。
一是“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發力,機械工業生產端穩定向好夯實基本盤。產品生產方面,2024年以來,機械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情況整體好于2023年水平,重點監測的122種主要機械產品,累計產量實現同比增長的品種數量始終保持在55%之上。特別是一攬子政策加快落地后,對未來預期的改善進一步助力生產回升,11月份特別是零配件、基礎件產品產銷形勢良好,表明未來一段時間機械行業總體產銷走勢將保持向好態勢。另外,從近兩年平均增速看,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始終顯著高于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平均增速,特別是近期回升勢頭更為明顯。
二是對外貿易顯韌性,出口總額將創新高。據海關數據,1月-11月份,機械工業完成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0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7%。其中進口額2727億美元,同比下降1.3%;出口額7850億美元,同比增長9.7%,已超2023年全年規模,創歷史新高。實現貿易順差5123億美元,首次超過5000億美元,占全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7.9%。基于當前的數據,2024年全年機械工業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貿易順差均有望實現新的突破。
從主要貿易伙伴看,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和越南是我國機械工業出口量的前五大國家,其中2024年對越南出口增速最為突出。從主要出口產品看,2023年出口形勢比較好的主機、整機類產品(汽車、工程機械、起重機等),2024年雖然遭遇貿易摩擦,但相關政策落地時間較晚,出口依然實現了較快增長。此外,通用機械、零部件類(如壓縮機、泵、閥門、軸承、緊固件、彈簧、密封件等產品)等機械工業具有傳統國際市場比較優勢的產品,2024年出口回穩較快。
三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分行業表現出輪動。2021年-2023年,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金額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大幅高于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平均水平約10個百分點。2024年以來,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雖有放緩,但考慮到已連續三年高速增長,規模總量處于較高水平,當前4.2%的增速仍為比較高的水平。
從具體行業看,近兩年機械工業主要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表現差異很大,表現出一定的輪動。其中,電氣機械行業作為前期投資的熱點行業,2024年以來投資持續放緩,自8月份開始轉為負增長。儀器儀表行業與電氣機械行業相似,表現出高位回落的態勢。汽車行業2022年-2023年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2024年增速放緩至7%左右的水平,總體表現穩定。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行業投資則是在2023年總體低位的基礎上,實現了明顯的提升,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當前機械工業運行面臨三大挑戰
李燕霞同時指出,當前,機械工業運行也面臨三大挑戰。一是需求不足導致產品價格持續處于下行通道。具體表現在在手訂單指數持續處于低位、機械工業出廠價格指數持續處于同比下降狀態。最新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前66%的機械企業反饋存在訂貨不足的問題,比上年初提高1個百分點;預計該問題將延續至2025年全年。此外,需求不振、訂單不足,導致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價格持續下行,2024年機械工業價格總體降幅在2%左右。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五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12月份出廠價格均同比下降;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行業價格環比仍在下降。另外,價格競爭向國際市場拓展,前一年出口快速增長的產品呈現“量增價跌”的表現,2024年1月-11月份,拖拉機、挖掘機、鋰離子電池出口數量均同比增長,但出口金額均同比下降。
二是效益指標承壓。具體表現為營業收入增速持續放緩、利潤總額同比下降。受市場需求不旺、價格持續低位、上年基數較高等多重因素影響,2024年以來,機械工業效益指標面臨較大下行壓力。1月-11月份,機械工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7.9萬億元,同比增長0.9%,增速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下降8.8%,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4.2個百分點。這兩項指標均低于2024年初預期。機械工業的14個分行業中,營業收入十增四降,其中機床工具、工程機械、電工電器和重型礦山機械4個行業為同比下降,降幅分別為8.8%、2.2%、2.5%和2.4%;利潤總額八增六降,其中機床工具、工程機械和電工電器行業利潤總額下降最為顯著,降幅分別為73.6%、9.2%和7.4%。
三是賬款回收難的問題在延續,機械工業應收賬款總量再上新臺階。應收賬款回收難、總量持續上升是一段時期以來持續困擾機械工業的問題,2024年11月末,機械工業應收賬款總額為9.4萬億元,同比增長9.3%;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重為36%;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101.9天,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水平35天。其中,工程機械行業和重型機械行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超過150天。受此影響,機械工業資金周轉率下降、資產負債率上升。2024年,1月-11月份,機械工業流動資產周轉率僅1.16次,比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低0.3次;資產負債率為59.6%,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
機械工業用鋼需求仍將保持旺盛
李燕霞表示,展望2025年,我國經濟總體長期回升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支撐機械工業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繼續集聚增多,存在五大利好。
一是宏觀政策利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個必須統籌”、部署9項重點任務,為做好2025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二是市場環境利好。在“兩新”政策拉動下,近期機械行業產銷向好、效益改善。2025年“兩新”政策將擴大實施范圍,機械產品的內需市場有望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三是發展趨勢利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多項配套行動方案和實施計劃,大多與機械行業密切相關,并將為機械工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四是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為包括機械工業在內的整個工業經濟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發展方向,2025年有關政策措施將進一步細化落實,將推動機械工業迸發更大發展動力、激發更大發展潛能。
五是機械工業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將繼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創新驅動和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產業基礎不斷穩固,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提升,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對于機械工業的用鋼需求,李燕霞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從短期看,結合重點用鋼產品的產銷走勢分析,2025年機械工業用鋼將存在3個特點:一是發電設備、石化裝備、冶金裝備等領域,大型優質鑄鍛件有較為穩定的市場需求;二是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領域對高強鋼的需求量將回升;三是高品質特殊鋼(高品質軸承鋼)、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核心基礎零部件用鋼等小批量、多品種關鍵鋼材的需求有上升趨勢。
從長期看,機械工業與鋼鐵工業都是傳統制造業,都面臨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在智能化機械裝備方面,對鋼鐵材料的精度、耐磨性、耐腐蝕性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綠色化機械裝備方面,新能源裝備對高端壓力容器用鋼的需求使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新能源汽車對輕量化材料、高強度車身用鋼、驅動電機用高性能無取向硅鋼提出更高要求;低碳“綠鋼”需求將進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