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兩會報道組
記者 劉經緯 報道
“近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裝載量達到全球的1/2以上,人形機器人技術也得到迅猛發展?!?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喬紅表示,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得到飛躍式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

圖為喬紅
“人形機器人的形狀像人或者可以說是仿人,自由度非常大,可以直接使用工具,很可能代替我們在工業、農業等多領域完成多項任務。”喬紅著重介紹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她認為,人形機器人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影響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喬紅舉例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主設計研發了Q系列人形機器人,構建了人形機器人大工廠這一核心技術底座,通用的大工廠能夠快速形成低成本和相對高性能的機器人系統,服務我國的工業和農業。
對于機器人技術的未來,喬紅表示,我國的機器人系統將登上國家更大、更重要的舞臺,不僅要考慮機器人系統的批量性,也要考慮其可靠性、穩定性、通用性、智能性,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如何把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泛化性,把自動化的穩定性、可靠性,把機器人的系統性,還有類腦智能材料等前沿技術充分融合,成為了這個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的共同夢想和挑戰。”喬紅說。

圖片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