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兩會報道組記者 劉經緯 報道/攝影
“傳統產業追‘智’逐‘綠’,智能裝備快速普及。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我國占79家,其中近半數來自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3月3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在舉例2024年新質生產力收效顯著時提到了以鋼鐵為代表的傳統產業。

圖為發布會現場
劉結一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2024年,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深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向“新”而行、以“質”致遠。一系列科技成果接連亮相,一項項“黑科技”閃亮登場,新質生產力發展生機勃勃。
“大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是全國政協議政建言重要著力點。”劉結一介紹,過去一年,緊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全國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全國社科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開展新質生產力理論學理化研究闡釋,形成多篇研究報告,以認識的深化提升行動的實效。盯住如何推動新質生產力出實招。密切跟蹤國際前沿動態,深入科研院所和企業一線調研科技成果轉化、區域科創中心建設、創新藥研發等課題。聚焦數據要素市場、人工智能應用等主題深度協商座談,分析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途徑和體制機制保障,提出針對性、前瞻性對策建議,得到主管部門重視和采納。政協委員中的名家、大家、專家舉辦8場“委員科學講堂”,面向公眾講授通用人工智能、納米科技前沿與產業化等科普知識,營造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科學氛圍。
“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全國政協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讓新質生產力釋放出更加強勁的動力。”劉結一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