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左右——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GDP增速預期目標定格在了這一數字。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從2023年開始,政府工作報告連續3年把GDP增速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釋放出哪些信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過去一年,我國發展歷程很不平凡。面對多重困難、挑戰,我們加力實施存量政策,適時優化宏觀調控,積極有效應對。特別是堅決貫徹落實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明顯回升,社會信心有效提振,既促進了全年目標實現,又為今年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是什么樣的“不平凡”換來了經濟發展良好基礎?
過去一年,向外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和貿易摩擦頻發,針對我國的打壓、遏制加劇;向內看,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出現分化,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能否順利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成為此前各界關心的焦點。
答案是肯定的。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4年我國經濟發展年度“成績單”:2024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經濟總量首超130萬億元……這不僅意味著我們順利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目標,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而且經濟“家底”變得更加殷實,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面對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對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說,挑戰之巨、困難之重,可想而知,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在這樣的背景下,把今年GDP增速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體現了國家對經濟運行態勢的科學研判和積極進取的導向,不僅符合我國經濟潛在的增長水平,也體現了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務實態度。
定在5%左右,既有發展空間,又有支撐韌性。2024年,我國經濟克服了復雜外部環境帶來的困難和挑戰,推動了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高質量發展成色十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5%左右,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又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并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突出了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
定在5%左右,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客觀上,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與挑戰,在發展中破解各種矛盾問題,達成“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況且,在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的背景下,更不能簡單地以GDP增速論英雄,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續性。
目標已定,藍圖何以成現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成好今年目標任務,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緊抓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以質取勝和發揮規模效應相統一,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實現5%左右的增速預期目標,我們信心強、底氣足。2025年,“十四五”規劃迎來收官,新的五年規劃呼之欲出,我國經濟發展處在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力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條件,有長遠規劃、科學調控、上下協同的有效治理機制,有需求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廣闊增量空間,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我們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趨勢沒有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勢也沒有變,“時”與“勢”依然占優,這是我們的信心與底氣。
實現5%左右的增速預期目標,我們方向明、工具足。圍繞GDP增長5%左右等一系列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等政策取向,提出了“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等主要工作任務,宏觀政策“工具箱”不斷充實。
這些重點任務兼顧了需求與供給,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既針對當務之急,又布局長久之計,是我國經濟發展爬坡過坎的重要方向。
“要登絕頂莫辭勞”。實現5%左右的增速預期目標,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和受益者!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
關鍵時期、關鍵一年!相信,我國經濟必將交出更加振奮人心的發展成績單!(賈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