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兩會報道組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鐵礦石作為最主要的黑色金屬礦,產量和產值占黑色金屬礦產資源的90%以上,但中國鐵礦資源稟賦差,制造成本高,企業生存壓力大。近年來,國家通過“鐵資源開發計劃”等措施,國內鐵礦企業綜合實力有所提升,但在資源綜合利用、礦業權申辦、排土場和尾礦庫的稅費繳納方面還存在一些掣肘問題,制約企業健康發展。

圖為趙民革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首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民革提出三方面建議。
建議一:支持冶金礦企綜合利用排土場固廢資源。
冶金礦山企業在礦石開采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廢土石資源,目前我國金屬礦廢石和尾礦存量超過700億噸(尾礦145億噸以上、廢石560億噸左右)。其中,鐵礦山廢石堆存量約400億噸,每年還會產生約16億噸廢石增量。
趙民革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深入調研國有冶金礦山企業固廢資源存儲管理和開發利用情況,充分尊重企業擁有的廢土石資源的財產權和開發利用權,對“自然資發〔2023〕57號”“自然資辦發〔2024〕39號”文件進行調整,避免對全國冶金礦山企業生態環境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造成制約和沖擊,做到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建議二:進一步簡化礦權審批程序。
自然資源部下發“自然資規〔2023〕4號”文件后,對勘查開采登記相關流程和要件進行了具體的規定,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辦證環節。但是,礦山企業辦證難的問題并未完全改觀,一是基層政府部門在法規約定要件之外新增其他會簽流程,二是國土空間規劃與礦業權審批相關工作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理順。
趙民革建議國家有關部門,一是從制度層面明確礦業權審批工作主責部門,無特殊原因禁止基層部門尤其是鄉鎮一級政府參與礦權審批的會簽,避免因為非礦權因素制約礦權審批。二是鑒于國土空間規劃各項數據的集成管理,基本形成“一張圖”數據,建議國家從國土空間規劃角度進一步規范審批流程,由負責國土空間規劃的單位負責統一審核,符合礦產資源規劃且不涉及國土空間規劃禁止項的,不再征求其他單位意見,直接辦理審批,進一步將簡化礦權申辦流程落到實處,為企業減負。
建議三:進一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不明晰的稅收政策,會造成守法者的困惑,造成執法者的傾向性執法,從而對營商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趙民革建議國家有關部門,一是進一步簡化應稅污染物排放量計算方法,尤其是主要行業的排污系數,使之盡量反映產品全鏈條的排污狀況,減少過多的工序、環節分割,便于環境保護稅的計算申報和征收管理。二是在排土場和尾礦庫需要單獨計算的情況下,對24號公告附表2《固體物料堆存顆粒物產排污核算系數手冊》中物料類型的判定標準和適應范圍、顆粒物控制措施控制效率和堆場類型控制效率等內容進行修訂,使之與實際情況更相符。三是政策制定充分考慮對行業、企業經濟的影響,在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下,保障行業、企業可持續發展。
